歡迎來到沈陽德順高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官網!

百科|軋制和鍛造的區別
發布時間:
2020-04-21 00:00
來源:
軋制
軋制:將金屬坯料通過一對旋轉軋輥的間隙(各種形狀),因受軋輥的壓縮使材料截面減小,長度增加的壓力加工方法,這是生產鋼材最常用的生產方式,主要用來生產型材、板材、管材。
軋制方式按軋件運動分有:縱軋、橫軋、斜軋。
縱軋過程就是金屬在兩個旋轉方向相反的軋輥之間通過,并在其間產生塑性變形的過程。
橫軋:軋件變形后運動方向與軋輥軸線方向一致。
斜軋:軋件作螺旋運動,軋件與軋輥軸線非特角。
優點
可以破壞鋼錠的鑄造組織,細化鋼材的晶粒,并消除顯微組織的缺陷,從而使鋼組織密實,力學性能得到改善。這種改善主要體現在沿軋制方向上,從而使鋼在一定程度上不再是各向同性;澆注時形成的氣泡、裂紋和疏松,也可在高溫和壓力作用下被焊合。
缺點
1.經過軋制之后,鋼內部的非金屬夾雜物(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,還有硅酸鹽)被壓成薄片,出現分層(夾層)現象。
2.不均勻冷卻造成的殘余應力。
3.熱軋的鋼產品,對于厚度和邊寬這方面不好控制。
鍛造
鍛造:是一種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,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、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,鍛壓(鍛造與沖壓)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。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松等缺陷,優化微觀組織結構,同時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,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于同樣材料的鑄件。相關機械中負載高、工作條件嚴峻的重要零件,除形狀較簡單的可用軋制的板材、型材或焊接件外,多采用鍛件。
鍛造可分為自由鍛、模鍛、閉式模鍛
1、自由鍛。利用沖擊力或壓力使金屬在上下兩個抵鐵(砧塊)間產生變形以獲得所需鍛件,主要有手工鍛造和機械鍛造兩種。
2、模鍛。模鍛又分為開式模鍛和閉式模鍛.金屬坯料在具有一定形狀的鍛模膛內受壓變形而獲得鍛件,又可分為冷鐓、輥鍛、徑向鍛造和擠壓等等。
3、閉式模鍛和閉式鐓鍛由于沒有飛邊,材料的利用率就高。用一道工序或幾道工序就可能完成復雜鍛件的精加工。由于沒有飛邊,鍛件的受力面積就減少,所需要的荷載也減少。但是,應注意不能使坯料完全受到限制,為此要嚴格控制坯料的體積,控制鍛模的相對位置和對鍛件進行測量,努力減少鍛模的磨損。
鍛件與軋件的比較:
(1)鍛件的軸向和徑向力學性能差異較軋件差異小,也就是說,鍛件的各向同性要遠遠高于軋件的各向同性,所以說鍛件的壽命要遠遠高于軋件。
(2)從變成程度上說,鍛件的變形程度遠大于軋件的變形程度,也就是說通過鍛造破碎共晶碳化物的效果要優于軋制的破碎效果。
(3)從加工成本上說,鍛造的成本要遠高于軋制的成本,對于一些關鍵件、承受較大載荷或沖擊的工件、形狀復雜或要求非常嚴格的工件,還是必須要采用鍛造的工藝進行加工的。
(4)鍛件具有完整的金屬流線,通過軋制后再機械工破壞了金屬流線的完整性,極大程度上縮短了工件的壽命。下圖為鑄造、機械加工、鍛造工件的金屬流線。
上一頁
下一頁
相關新聞
相關下載